IP价值官 | 影剧双轨IP宇宙,谁在拖后腿?

 2024-03-12 阅读:267 点赞:679

原标题:IP价值官 | 影剧双轨IP宇宙,谁在拖后腿?

2024年3月12日刊 | 总第2339期

网剧《唐人街探案2》今日收官。

时隔三年,唐人街探案(以下简称唐探)这个大IP又有新作跟观众见面了,这次的形式是网剧。网剧《唐探2》的阵容继承了上一部,依旧是林默(邱泽 饰)领衔,在充满犯罪和迷雾的世界里穿梭。

经过多年实践,唐探系列以院线电影作为起点,逐步拓展为影剧双轨,阵容共享,彼此互动,进行“宇宙化”的探索,在影剧联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

无独有偶,另一部脱胎于院线电影《飞驰人生》系列的网剧《飞驰人生热爱篇》也和《唐探2》几乎同时播出。借着春节档《飞驰人生2》的大卖,《飞驰人生热爱篇》也收获了相当的热度,看完电影再追剧,可以说这种售后服务相当体贴了。

从这两部网剧的播出效果来看,与其开发新的IP,做好已经大获成功作品的售后,同样不失为一种创作思路。那么打造院线电影到网剧的系列拓展,这条路对于创作者来说算是一条好路吗?

1

八年打造唐探宇宙

功过得失各几何?

从2015年底的电影《唐人街探案》到今年的网剧《唐探2》,近8年时间,三部院线电影,两部网剧,共同构成了所谓“唐探宇宙”。这些作品塑造了秦风(刘昊然 饰)、唐仁(王宝强 饰)、林默等一批形象各异的侦探,让该系列成了国产悬疑领域的金字招牌。

从创造文娱产品的角度来看,这对用户心智来说是极大的强化,只要看过其中一部作品,那么观众必然会对“唐探宇宙”有了整体印象:逻辑缜密、悬疑感强、侦探有个性、足够亮眼的配角以及作为点缀的喜剧元素。

可以说,唐探之名一出,观众对它的心理预期是可以把握的。所以对该系列进行深耕,也就成了陈思诚坚定不移的信念。在第20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,陈思诚就宣布了会有唐探系列第四部和第五部的消息。

从商业上来看,唐探系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娱产品,然而从创作上看,“唐探宇宙”的质量并不稳定。

从源头看,三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是7.7、6.6和5.3,口碑是逐步下滑的。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从贺岁档转战春节档带来的观众群扩大,也有自身质量下降。

特别是质量问题,放在网剧上格外明显。

在前一部网剧里,12集的篇幅讲述了3个案件,前两个案件的质量都在水准之上,而第三个案件的主角也从林默换成了“五大灵童战队”,画风和质感迥然不同,以至于很多网友表示:这部唐探网剧其实只有8集。

在网剧《唐探2》中,集数变为16集4个案件,加量的同时却没能保住质量。这点从评分上来看更为直观。目前《唐探1》网剧的豆瓣评分维持在7分。而唐探2网剧的豆瓣开分是6.8,已经下降至6.7分。

更有差距的是,前者的豆瓣打分人数接近30万,而后者的打分人数不足3万,差了整整十倍有余。

按理说前作能得到那么大的关注度,为何续作的评分人数就急剧缩水?

原因有二,首先是联动不足。

网剧《唐探1》的播出与当时春节档电影《唐探3》密切相关,网剧先行,电影随后,而且网剧《唐探1》的前两个案子完全是按照电影打造的,只是分割为剧集。

尽管由于疫情问题,《唐探3》改档上映,但前期的电影宣发对网剧助益极大。可以说网剧《唐探1》吃到了电影《唐探3》的宣发红利,这一点是网剧《唐探2》缺乏的。

其次是质量滑坡。

网剧《唐探1》的豆瓣评分纯粹是受最后一部分拖累,否则其整体将接近8分。可在新一部网剧中,前作的优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继承,虽然有电影中的熟面孔客串,对观众来说是一种亲切感,却无法挽救剧情里的BUG。

在前两个单元中,动作戏的含量过高,悬疑感十足,可观众更关心的推理成分却少得可怜,侦探本人甚至处于被降智的地步。这就导致了前期案件云里雾里,后期破案简单粗暴。

后面两个单元算是扳回一局,主角由林默换成了Kiko(尚语贤 饰)。亮点逐渐增多,像剧中对于黑客情节与手法的具象化,有强烈的科技感,炫酷的拍摄手法令人瞩目。

在“唐探宇宙”渐渐成型的如今,该系列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,却在创作水准上令人遗憾。网剧新作水准不如前一部,几乎成了观众的共识。

2

《飞驰人生》推出网剧

热门IP都爱“宇宙化”?

所谓“XX宇宙”,其实是利用多部作品搭建成一个整体结构,至于这个结构最终是什么样子?可能是网状结构,也可能是树状结构。

如果说“唐探宇宙”的所有侦探都彼此关联,通过互动形成网状交织的结构。那么《飞驰人生》系列所组成的“飞驰宇宙”,算是从两部电影中分出一段枝丫,算是树状结构。

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看,《飞驰人生热爱篇》算是接续了第一部电影,填补了两部电影之间的5年。飞驰车队作为一个具体的组织,在剧本中得到了细化处理,观众能看到车队里的诸位和主角张弛之间的各种互动。

如果说电影是张弛一个人的冒险,那么《飞驰人生热爱篇》就是一支车队的群像画。再加上“穿越时空”这样带有科幻色彩的设定,让网剧比电影更“飞”一些。

唐探IP经过“宇宙化”的探索,确立了目前巨大的影响力,可以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。而《飞驰人生热爱篇》的推出,也引起了观众对于“飞驰宇宙”的畅想。

那么热门院线IP的最终归宿,都是“宇宙化”吗?

答案是未必。

可以拿同样是陈思诚操盘的《三大队》为例。

这个IP的电影版获得了7亿元的票房,和电影几乎同步推出的网剧关注度也不错。可由于更偏现实的风格,导致这一IP进行“宇宙化”改编颇具难度,毕竟这属于非虚构改编,跟唐探系列的创作路数不一样。

通过对原有IP里二大队以及其他配角戏份的添加,剧版《三大队》在内容丰富度上更胜一筹,但是两种版本的契合度不高,再加上演员并非同一班底,对于让观众确立统一认知有较大难度。

像《三大队》这样IP,质量确实可靠,但“宇宙化”却并不十分契合,能进行影剧联动已经是IP开发的最优解了。

“宇宙化”不是热门IP的最终目的,可在商业上,基于院线电影开发网剧,从成本上确实划得来。

三部唐探系列的电影累计票房接近90亿元人民币,两部飞驰系列的电影票房也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,这巨大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。但是电影毕竟受制于大银幕,想让一个IP的影响力真正扩大,网剧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。

同一IP的网剧和电影同步上映,实际上是双向引流,带动热度。特别是演员互相客串,这点在唐探系列就极为明显,网剧《唐探2》的女主Kiko,此前就是电影版中的配角。

同时还能节省费用,两者在服装道具甚至宣发上都可以实现共享,符合降本增效的要求,把钱花在刀刃上。

更关键的是,影剧同步开发时采用同一班底,免去了让观众比较两版演员谁优谁劣的争论,提前消除这种无谓的内耗,更能强化IP认知,提升品质。

可见从院线电影到网剧这样的创作路径,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原有IP的商业价值。

“宇宙化”是内容创作的副产品,而不是最终目标。毕竟一批平庸的作品不敌一部高质量的作品,越来越挑剔的观众,宁尝仙桃一口,不吃烂杏一筐,作品还得靠质量说话。

不是每部电影都适合开发网剧,归根结底,好的IP难得,能影剧通吃的IP更难得。《唐人街探案》和《飞驰人生》找到了合适的道路,但后来者是否可以复制它们的成功,还是要打一个问号。

只有根据IP特质具体分析,才能找对创作方向,影视行业可没有万能模板。

文 | 凌云

注:全文图源网络

-END-

 用户评论

 正在加载
返回顶部